“阴晴几万里,深浅到清溪”,旅途是让人兴奋的,因为有未知作客,熟悉为伴,但同时旅途也是迷茫,因孤独而怨,为“宿命”而叹,总之,人生如穿梭在山川万重之中,既有青山繁花,也有猿鸣鹤戾,也许我们会因矛盾而唏嘘,或为红尘而喝彩,总之,深浅有你我,阴晴自怡然。前行是未来的脚步,信仰是怡然的道路。
我们的同龄人被归为所谓90后,其实这并不准确,比如92年出生的人和89年出生的人成长环境相差不大,但是92和99却反差极大,所谓90,80只不过是人们对相似价值观的一种宏观界定,但众所周知,宏观的代价是忽视个体,记得高中时,望着历史书上的大事年表,我在想,历史上所谓大事,对于当代的人或许称不上大事,比如,安史之乱时,虽然北方兵马呼啸,但在当时的江南,却鱼米满仓,雕窗溢歌,人民生活富足,夜不闭户不一定只出现在盛世,只不过在乱世被忽略了。相应的,在开元盛世人们也要忍受宵禁的束缚,与贫困的光顾,正如我们所说,“追求绝对的统一,除了圣战就是文革”。
历史如此,人生亦然。
“远近有阑珊,浓淡近人烟”正是有人站在与我们不同的平台上,离我们有不同的距离,才让生活的画卷充满诗意,一幅画中有远近才显山川,有浓淡才起云烟,惊喜可以源于陌生,温暖也能产生于距离,所以多元是精彩的模版。
我们渴望被理解,同时又希望保持独立的空间,我们需要山水,又舍不得人烟,看似矛盾,实为一体。
不过多元带来的浮躁与误解也是不可忽视的,随着科技的发展,普通人渐渐有了自己的发言权,而媒体则渐渐失去了导向的决定性作用,于是统一的声音出现了质疑的视线,在微博,腾讯空间,人人网络等新生平台中,于是大家都觉得找到了精神上的桃花源,但是平台不是舞台,要想寻找到理解与关注也是困难的一件事,有人说微博是围观,贴吧是被围观,人人是互相围观,虽然调侃,但毕竟显现了一个问题,那就是,平台是有,我们真的懂得利用了么?
我们现在,接受信息的心态是浮躁的,前几天有月食,还有流星雨,于是人们对星空产生了兴趣,忍着寒冷观看,但是如果没有流星雨,我们还会仰望星空么?或者当月食与流星都成为过去,我们还会探讨光污染让我们看不清星空么?当我们的注意力不断被一个接一个看似迷人的舆论快餐迷惑时,我们是否真正追求过自己关心的领域?
当今时代,人们处理信息的方式也是麻木的,好像你我经过广场,有很多岔路在我们面前,不过我们却停止不前,四处张望而不肯选择一条路向前走,当车随人烟远时,你会发现,虽然我们有很多选择的机会,但是我们却没有做任何选择,而是在原地不停享受选择的过程,这就是多元的恶梦,浮躁的代价。
世界是参差多元的,浮躁是难免的,我们如何能在浮躁的时代找到怡然的桃园呢?这就需要信仰来引路。
信仰,对于中国人来说充满了矛盾,在课本中我们拥有严谨的信仰-儒学,神奇的医学-中医,精巧的科技-机关术…,但是在课本外,我们有什么?脱离了考试有几人会去背诵儒家经典,又有几人会为黄圆绿皱而发愁?说道科技大国谁又会想到中国?中国文化的精髓多数就好像被放在每个人心中的博物馆中一样,高贵却又冷落。
没有信仰,人会变得慵懒,中国有六大古典名著,但是为什么没有六大现代名著的出现?世界名著不断在添加新的成员,而中国人的精神世界,或许还活在那上下五千年的混沌中。
人们认为,挂一盏灯笼,穿一身唐装就是古典,其实这是荒唐的,真正的古典是能与现代相兼容的,古典是一种方式而不是形式,钢琴同样能弹奏出高山流水。
信仰也许需要一颗平静的心,不巧的是,当今正逢一个浮躁的年代,人们生活其中,生怕被落下,于是日夜兼程,很少回头。这直接造成了我们对熟悉的漠视,比如,我们每天都会经过同一个街道,用不了多长时间,你会觉得我对这条街道了如指掌了,闭着眼睛都可以想出它的样子,不过你不妨换一种走路的视角,用仰视的视角环顾街道的左右,你会惊奇地发现,熟悉不见了,那些平时我们没注意的建筑的高层展现在我们面前,完全是一番新的景致。熟悉与陌生看似对立,不过事实上却有着相同的轨道,我们可以把地图倒过来看,你是否觉得国界线也变得陌生?其实,熟悉陌生二者相伴相生才为真实。
说了这么多,我们怎么去找到信仰呢 ?其实在当今时代,信仰早已经不是宗教的专利,而成为了原则的统称,只要我们有自己的想法,不因追求共性而放弃个性,学会批判与面对 , 这就是一种信仰,不需要祭祀,只需要你我一颗真正温暖的心。